close
作者:Jane Nelsen

從小朋友開始慢慢懂事之後
我就想給小朋友一個不同於上一代的教養方式
但難就難在自己是被這套方式養大的
是要怎麼給一個不一樣的呢?
所以,開始找教養的相關書籍
之前讀了「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」後,覺得非常有感,也實做後有一些心得,因此想要再多看看這方面的書。
一開始看到這書名,是被正向教養這四個字所吸引,覺得這應該是我想要的教養方式。
看完後,發覺正向教養的觀念不錯,應該能得到很多爸媽的認同。
然而,在TRY X ERROR的過程中,才發現難是難在「溫和且堅定」這5個字上
面對小朋友可能的不當行為,父母要溫和,但前提是要控制住自己可能會爆發的情緒。
面對小朋友不斷地挑戰界線,父母要堅定,但前提是要明確讓小朋友知道父母的界線並嚴格執行。
❤️非常推薦這本書,值得親自看一遍❤️

【摘要】
懲罰是一般父母較常用的方法,因為快速又有效,能立竿見影,但長期而言容易出現以下現象…
(1)憎恨:不公平!我無法信任大人!
(2)報復:現在你們占上風,但是我會討回來的!
(3)判逆:我就偏要違反你的想啦,證明我不需要照你的話做!
(4)退縮:偷偷摸摸做(賭下次不會被抓到),或是削弱自尊(我很壞)
正向教養中沒有過度的操控,也沒有溺愛,和其他方式不同的是:
「不羞辱孩子,也不羞辱大人,而是基於相互尊重和合作。規範儘量由孩子參與制訂,孩子也較願意遵守」
比如功課,孩子自己決定需要多少時間寫作業&什麼時候寫作業。
而家長則制定規範像是「只能在做完功課後看1小時電視」、「爸媽只在晚上7-8點有空幫你看功課,其他時間無法,請不要最後一刻才來拜託」
(1)過度尋求關注
錯誤信念:唯有在擁有你的注意力時,我才有歸屬感。
解法:給孩子一個有用的任務贏得關注。
(2)爭奪權力
錯誤信念:只有我當老闆或你不是我的老闆時,我才有歸屬感
解法:承認自己無法強迫孩子,並尋求孩子的協助,不要對抗,也不要投降,從衝突中撤退,並且平靜下來。
(3)報復
錯誤信念:我沒有歸屬感,但是至少我可以報復
解法:先處理受傷的感覺,表達知道孩子現在覺得受傷,而換作是父母也一樣會受傷,接下來等情緒平復後再來談。
(4)自暴自棄
錯誤信念:我不可能爭取到歸屬感,算了~放棄
解法:鼓勵任何正面的努力,不管多麼微小。欣賞孩子並且建立他的興趣。
爸媽通常很喜歡「告訴」孩子發生了什麼事、哪裡出錯了、是什麼造成的、該從中學到什麼、該如何處理等等。
建議將以上的東西改成「詢問」孩子,會比較尊重且具有鼓勵性。
因為成人經常想要硬塞,而非引導,然後還搞不清楚為什麼孩子都學不會。
而「批評可以幫孩子表現更好」的想法是錯的。
建議可以問「你覺得在哪方樣表現得很好?還有哪方面還需要改進?」
通常孩子不需要被點出就已經知道了,可以讓他們自己承認需要改進之處。
以下例子可以參考
(1)不要強迫孩子把髒衣服放入洗衣籃,只要決定…
只清洗放在洗衣籃內的衣物,若孩子需要乾淨衣物卻找不到,就能從這個自然後果中學會。
(2)不要嘮叨孩子去清理廚房,只要決定…
廚房沒有清理乾淨之前,不煮飯即可。
一開始可能孩子會覺得很棒,餓的時候自己隨便吃點東西就好,但不久後就沒吸引力了,很快會明白「需要雙向的合作,才能享受到美食」
*這讓我想到了賽局理論的囚徒困境&納許均衡,覺得原理差不多~
(1)向孩子表達你理解他們的感受
比如「你覺得我希望你成績好,是為了我還是為了你?」
(2)表達同理心,但態度不是溺愛
比如「我知道目前你的表現不太好,以前我爸媽希望我表現更好的時候,我也會認為我好像是為了他們的期待而活」
(3)分享父母的感受和觀點
比如「我真的希望你的成績能更好,而我也知道,現在感覺很討厭,但良好的教育能讓你將來有更多選擇」
(4)邀請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解決方案上
「我們可以做什麼,好讓你能把注意力放在你覺得對你有益的事情上,而不是只看到我的批評?」

【TRY X ERROR X 心得】
如前述,父母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溫和 + 言出必行說到做到的堅定,才是最難的,我自己對於這兩種的實做是...
(1)情緒的控制
a.在感覺自己快要情緒失控時,快點大口深呼吸。
b.讓自己從中抽離,把自己的小孩看做是別人的小孩,因為你不會對別人的小孩大吼 XD。
(2)千萬不要說出自己做不到的事
我是從小事開始練習制定規範,讓彤姊能知道88是說到做到的。彤姊想看電視,我會說可以,節目妳能自己選,但一次只能看20分鐘,一天最多1小時。開始看之後,我會設定手機鬧鐘,時間一到手機就會響。一開始我會跟她說「手機響了代表時間到了,爸爸要關電視囉」,當然她會盧說還要看,或是開始鬧,但我就是「溫和」地重述定好的規則,再來是「堅定」地關掉電視。
到現在手機鬧鐘響了之後,她已經會自己拿搖控器把電視關掉了。
在不影響安全的範圍下,我會讓彤姊自己TRY,因為只有自己試過後所得到的經驗才是自己的。
比如我剛泡好一杯咖啡,彤姊想摸,我會跟她說,這很燙喔,妳要不要試著先用一根手指摸摸看。
她一開始會選擇自己摸,摸了一下會說「燙燙」,而幾次之後,我跟她說某個東西燙燙,她會自己有警覺不要摸或靠近。
孩子犯錯或做了父母說不行的事情時,相信孩子自己也是知道的,過多的指責或批評通常會觸發孩子的自我保衛機制,小的時候可能是哭or鬧,大了就是不講話or頂嘴,甚至離家出走之類的。
我的引導代替指責的實做大概是這樣子...
當然,不同年紀的孩子,內容要調整一下
(1)先說「做了這件事讓爸爸覺得難過(此時就算不難過也一定要戲精上身...😆)」
*我覺得這很重要,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感受
(2)再說「我知道妳不是故意的,要是我的話,我可能也會想試試看」
*讓孩子知道父母不是聖人,一樣可能會因為好奇或一時忘記而犯錯
(3)接著說「我希望妳安全,因為受傷的話爸爸會很難過」
(4)最後問孩子覺得可以用什麼方式來避免下次的犯錯,或是問孩子爸媽可以怎麼從旁協助。
目前實做滿順利的,KEEP GOING~😀
我想大部份家長一開始都是想要好好說的,只是可能幾次後失去了耐心,又回去了原本的模式。
所以我希望能在孩子小的時候盡早開始,越早做則需要的effort越少。
在我自己TRY X ERROR的過程中,一開始也是經歷孩子重覆犯or會盧的各種狀況,但可能是基於我的實驗精神吧,我還是持續維持,一段時間後,真的發現結果是好的。
 
311566127_117940754421557_3528357926242244818_n.jpg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家庭親子 正向教養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半熟老爸 的頭像
    半熟老爸

    半熟老爸的閱讀實做人生

    半熟老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